12月24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公布第七批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的通知》,环保水务集团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总工办主任蒋严波荣获第七批广西“十百千”A3企业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称号。 第七批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名单 “入选A3企业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蒋严波说,他要将这份荣誉转化为今后的研发动力。2020年11月,乘着北投集团重组改革的春风,他加入了一家重组未满一年的公司——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他敢于拼搏,以一颗赤子之心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他勇于创新,坚持“科技引领,聚智广合”的企业文化科技观,在科研创新上为公司谱写了新的篇章。 蒋严波带领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团队 【恪尽职守,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的“攀登者”】 回顾2021年,蒋严波带领技术中心信息化团队起草了《2020-2023年企业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等制度,推进环保水务集团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智慧水务建设。如今,进销存管理系统、智慧泵站管理系统等8个系统已上线试运行。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等4个系统正按计划开展建设工作,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建设。 营收系统 佳绩背后是环保水务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付出。“整体构架怎么搭设,接口怎样统一标准,数据中台如何避免信息孤岛,智慧水务的终端怎么实现信息的上达,所有细节都要加以考量。”蒋严波回忆道。环保水务集团总会计师周明辉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与业内权威企业、专家50余场次交流,查阅了国内近5年关于智慧水务的文献资料和300多套方案,技术中心信息化团队在“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中摸爬打滚,智慧水务的构架逐渐清晰成型。 2021年,技术中心联合环保水务集团水务事业部、直属企业北海环保水务公司在牛尾岭完成了“无人值守”泵站示范项目。现在,牛尾岭泵站告别了人工24小时值守的传统工作方式,值班人员在北海环保水务公司铁山港水厂中控室就可以实时查看数据并远程控制运行情况。除此之外,技术中心还联合直属企业上善若水公司完成了水务营销系统等软件的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市场价值已逾1000万元,尤其是自主研发的供排水一体化平台,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认定为第三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 无人值守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图 【身先示范,他是一个勇挑重担的“领军者”】 一年多来,技术中心在蒋严波的带领下不断革新,他积极组织申报25项内外部课题立项。同时,在智慧水务和水污染控制等领域共获得国家知识产权34项。除此之外,他还在环保水务集团总工程师韦纯忠的指导下参与2项国家标准起草工作,联合标准建设团队起草地方、团体及企业标准10项。 指导课题工作 在技术中心积极推动下,环保水务集团发表了涵盖国际SCI论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和专著等学术成果22项。在他的主持下,环保水务集团顺利通过广西科技厅、财政厅等行政部门的联合评审验收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环保水务集团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改革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不可或缺。蒋严波为新入职员工的茁壮成长搭建坚实平台,并对外推优,所推荐人才中获评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专家3人、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6人、广西科技专家2人、桂林理工大学校外硕士导师1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校外导师1人等。 导师带徒仪式 “智慧水务系统开发、新兴污染物探索、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和水质净化新工艺等是国际水务科技领域的几个前沿热点,水务板块所取得的科技成果的广度和高度将是未来北投集团的最重要方面之一。”秉承着这样的信心,蒋严波投身于环保水务集团科研推动工作中,积极向科研合作项目单位的教授、研究员和设计单位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们学习,与一线厂站的技术员检测员交流探讨。“土木与给排水不分家,很幸运自己在2018年考入广西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加入环保水务集团这个大家庭是自身土木工程与生态环境专业交叉的再一次升华。”蒋严波利用自己室内环境检测经验,结合硕士研究生期间学习的生态修复知识,很快适应了具有水务特色的科研管理岗位。 蒋严波与一线厂站的技术员及清华大学教授交流探讨 学术永无高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蒋严波每天都要保持1个小时的环境和水务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度,特别是在主体工艺方案设计计算方面,以此跟上时代步伐。 科技创新需要上下联动,积极投入,成果快速转化。一年多来,环保水务集团建立了“技术中心--技术分中心”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平台,强化公司总部与各直属企业的科技合作指导,积极宣贯科研鼓励政策,2022年争取指导完成直属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和防城港地区的市级课题立项。 课题立项 科研路漫漫,2022年是环保水务集团实现“三年大跨越”的攻坚之年,蒋严波将继续带领技术中心团队,加速推进集团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主体工艺方案的审核深度和广度,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积极向行政主管部门争取科研平台中心及奖补,以科研创新为驱动,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李佩珊/文、图 编辑|黄丽霞 责编|刘宇阳 审核|龙红霞